联系电话

0931-

0931-8488083

15293166500(彭老师)

  • 0931-8488083
  • 282656016@qq.com
  • 282656016
  • 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232号西北大厦3楼

围棋文化:永远的魅力——《何云波围棋文集》序

来源:作者:时间:2018-04-08点击:638次

近期,《何云波围棋文集》由青岛出版社正式出版。《何云波围棋文集》为作者的围棋文化散文、随笔、论文专集,共四卷。第一卷《棋声流水》为作者的围棋文化游记及网游之文。第二卷《竹林品弈》为棋文化随笔。第三卷《观棋者语》为棋人棋事、棋道感悟之文及专题对话、访谈。第四卷《黑白有道》为围棋论文,从文学史、思想史、文化史的多个视角讨论围棋,挖掘围棋的多重内涵和深厚底蕴。这是何云波教授围棋文化研究的总结性成果,中国围棋协会主席林建超将军为之作序,充分肯定了文集出版的意义。

我与何云波教授是神交先于晤面,相知早于相识。本来文武有别,殊难交集,我们却由于共同致力于围棋文化研究,结果殊途同归,遂成知交。

围棋在中华文化体系中居于特殊的地位。这在很大程度上缘于围棋不仅是竞技,更有深厚的文化意蕴。西汉时期围棋第一国手杜陵杜夫子说:“精其理者,足以大裨圣教。”虽然只有一句话,却是在儒家学说已成“圣教”的背景下对围棋之道的最高文化定位。杜夫子此说,在时间上早于东汉班固的《弈旨》、马融的《围棋赋》、李尤的《围棋铭》、黄宪的《机论》和桓谭的《新论》,因始见于西汉刘歆著的《西京杂记》,名声没有那么大,但思想的高度与语言的力度完全不在东汉弈论诸君之下。中国古代围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浩瀚繁荣,达到了今人难以想象的程度。在系统研究和整理古代围棋文化的过程中,其精深与浩瀚令人掩卷称绝,叹为观止。近代以来,棋运随国运沉浮,围棋文化也一度陷于萧寂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的发展,特别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“中国梦”的当代实践,使中国围棋走向了全面振兴。中国围棋新的文化高峰期已经来临。大潮涌起,呼唤多少弄潮儿中流击水。我所认识的围棋文化研究者大都是在这一时期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,何云波教授就是其中的一位先行人和力行者。

何云波教授,湖南永州人。他专攻文学,长期在长沙的一所高校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教学与研究,三十三岁就破格晋升为教授。但正应了那句话“惟楚有材,于斯为盛”。他不满足于既得,又从西学回归国学,潜心于中华传统文化,做起了围棋文化研究,并且成绩斐然。《围棋与中国文化》、博士论文《弈境——围棋与中国文艺精神》、《中国围棋思想史》构成了他的围棋文化研究三部曲。与此同时,他还写了不少与围棋有关的散文、随笔以及学术专论。这次出版的就是这样一批多样化形态的思想文化成果的结集。

围棋文化研究有不同的角度和表现形式。不论是系统严谨的理论研究,还是生动活泼的随笔、随感,只要是有益的成果都能满足业界和广大爱好者的不同需求,都有利于围棋的发展、普及。何云波教授在这两个方面都作了很多探索。比如,他努力发掘中国古代围棋的知识体系,追踪围棋意义生成的过程,揭示棋论话语与中国传统知识话语及其思维的关系,深化了围棋文化理论研究。同时,他又联系古今,写了不少棋人、棋事、棋思、棋悟,把围棋的道理与人们身边的种种现象联系起来,娓娓道来,雅俗共赏,既形而上,又形而下,为围棋文化的大众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。尤其是他多年来棋行天下,写下了不少围棋文化游记,把围棋文化的思考与传播延伸到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,把围棋文化之旅变成了富有特色的人生之旅。

对任何个人来说,对围棋之道的探索总是有限的,而围棋文化的魅力却是无限的。正如何云波教授在文集后记中所说,他当年邂逅围棋仿佛坠入“初恋”。让我们本着对围棋和围棋文化热爱的“初心”,以不懈的努力,为弘扬光大包括围棋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扎实奋斗。

是为序。

作者为中国围棋协会主席,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原办公厅主任,少将

《何云波围棋文集》(四卷),何云波著,青岛出版社,2018年。